专访华夏幸福总裁孟惊:我们的门槛

一勺言 2018-04-09 14:00:00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一则「资金链断裂」的流言袭击华夏幸福,短暂刷屏,声明反击,违规删除,不期然,竟逼出了一个十分罕见的局面

一则「资金链断裂」的流言袭击华夏幸福,短暂刷屏,声明反击,违规删除,不期然,竟逼出了一个十分罕见的局面:

过去十几天,一向有封闭、神秘标签的华夏幸福,接连有公司高层出面接受访问,问题均来者不拒,几乎是豁然之间,一个透明指数显著提升的华夏幸福曝光在各家媒体的笔下。

以贵公司以往的透明指数看,这简直是发福利的节奏。一勺言也捞了一个。4月4日,华夏幸福总裁孟惊排名前列次坐到了一勺言君的面前。

双方虽未谋面,但应该并不陌生。

对他而言,一勺言此前写过华夏幸福一篇文字,披露它与几家同行的合作计划,尺度中肯客观,但以华夏高层的尺度看,这当然已经抵达敏感点。

对我而言,早就听闻,孟惊是先进职业经理人市场上一个被远远低估的人。

一个前华夏幸福的高层朋友对我说,孟惊是王老板的创业伙伴,在公司内部,他的专业,业务与视野俱佳,是华夏在产业新城路径上的关键探索者与执行人。但是因为职业生涯过半,仅供职于华夏幸福,没有机会在公开人才市场上接受身价测试,更没有机会抛头露面,跻身明星职业经理人行列而已。

然而,这样的人,才正是一勺言最想影响的一类人。

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,但直到结束,我才沮丧地发现,自己可能刚刚抵达那个隐秘王国的入口。

下文,对话有删节,部分措辞为阅读顺畅需要而有修改。

一勺言:产业新城这个生意很多年了,有没有1.0、2.0、3.0的说法?

孟惊:我们内部认为,它是有的。1.0的阶段就是承接制造业的产业转移,别的工厂搬到这里来,在国家层面,没有增量,有的话也只是产能扩大后的自然增量;2.0的阶段是从0到1、从1到100的过程,从前端的创新到孵化,到测试到量产,是增量的生意。

但不管怎样,我们的模式没有本质变化,提供服务,收取服务费。

一勺言:这个生意有门槛么?

孟惊:较大的门槛就是,你要耐得住寂寞。华夏从2002年至今,历经几个房地产的爆发周期,很多人说你踏空了,公司内部论争很激烈,但是老板力排争议,坚持走这条路,没有什么挣钱就去做什么。我们不会拿自己的短处与万科、碧桂园的长处竞争,我们没有那个基因。所以,定力是这个行业的很高的门槛。

第二个门槛,华夏幸福组建了产业研究院,很多体制内的精英来领衔。华夏幸福主营业务员工数有1万多人,其中,近5000人从事产业的研究与招商。我们有超过200多个招商团队,分散在全国,这些触角让华夏幸福可能成为中国最懂得一线制造业冷暖的公司。

一勺言:这么多的一线公司与员工,他们是如何工作的?

孟惊:有2/3的人在一线招商,他们有点像政府的招商一局、招商二局。彼此有分工,但也会竞争。大体按照区域与行业来划分。300多人的产业研究院就像一个扫描器一样,首先从宏观的研究中锁定十大行业,锁定这个行业的细分产业,然后从细分产业按照行业目录找到所有的企业,最后交给所有的招商团队。

一勺言:现在赛道上很拥挤,很多竞争者加入进来。被模仿、超越的风险有多大?

孟惊:他们布局的晚,我们布局的早。中国能招商引资的人或者是招商引资排在前面的这些人,已经被我虐了一遍了。我们200多个招商公司里,大概有100人是来自于国内非常好的开发区的招商局长。

比如中国较好的苏州工业园,他们的招商局长加入华夏的有三个人。张江高科也有两三个高级人才加入到华夏。同时,这里面还有100多个人是行业的大咖级人物,比如京东方负责投资或采购的负责人,甚至沃尔沃有一个分公司的总裁就到我们这儿了。

一勺言:你用这种方式来绑定,会不会产生道德风险?

孟惊:他们已经辞职了,到了这儿入职变成华夏的员工了。

一勺言:你们最看重他们的是什么?

孟惊:他们对这个行业的成长趋势,谁要投资,到底他们投资选址看重什么,他们最为清楚。所以,他们会帮助华夏幸福成为中国最懂制造业选址的企业。

一勺言:我早有预期华夏对于体制内官员的偏爱,但是没有想到已经到达这个程度。

孟惊:我必须解释一下。招商局长在政府那里,他们叫做事业编,有很多是聘任制,不完全是公务员。他跟政府的官员,像县长、书记那是不一样的,那是公务员体系,他们很多是事业编。

一勺言:原来,你的护城河还是蛮高的。

孟惊:这个事我们每年都在干,有时候也缺乏总结,你要是不问,我们确实还没有这么密切的思考。有人说一个行业做一万小时就成为专家了,我们做十几年了,多少一万小时了。

市场上房地产的写高周转的书多了去了,那是不是一个人拿了书看了,就能做高周转呢?不是这么简单,得有人才,有体系,有决策体系的支持,它是一个整体。

一勺言:你有最担心的竞争对手么?它是谁?

孟惊:房地产不管大家怎么唱衰,现在还是非常平稳的。所以,大家不愿意舍弃这个舒适的环境来挑战,自废武功来锻炼这个能力,这是人之常态。

所以,我们的竞争对手一直是这些政府的开发区,因为我们干的是同一个活,这是我们最直接的竞争对手。但是,这些竞争对手大体上都是区域性的。

从行业上来说,我觉得有几个区域性的公司是我们的竞争对手,比如过去深圳的天安数码城、上海的张江高科。张江高科虽然是国企,但是现在也很企业化了,像深圳的招商、前海蛇口招商局,他们也都找过我们,希望跟我们合作。

前十的开发商如果要干产业新城,就得把买地的钱拿出来去干别的,在短期内一定会限制它的规模。它的地就没那么多钱了,这样的话,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受不了。

一勺言:在王老板的生态逻辑里,孔雀城的角色扮演是什么?

孟惊:王总怎么想的,我不知道。但他跟我说的,加上我的理解就是,孔雀城早期做地产开发,是不得已而为之,产业园的招商引资需要配套,当时我们也试图找了外部的开发商,但是没有人去。后来,随着京津冀的整体发展,它自己能够挣钱了。但是,它的终极角色一定是,围绕着华夏幸福的园区地产来做。

在未来三到五年,我们不会允许,孔雀城大规模地去市场上买地、进城发展房地产,它的发展必须在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主逻辑上行进。

一勺言:但是,两年前,你们确实曾经表达过孔雀城独立发展、做大做强的想法。只是,去年环京市场的跌落,让这一切没有兑现。

孟惊:如果要说,我说的比较真实,难免会涉及到人。

2016年,孔雀城引入了外部的职业经理人,有热情,希望不仅在园区里挣代建的钱,也希望去城市里练练,多给公司挣些钱。这种热情,我们不能一棍子打压,我跟王总是非常支持的,既然把人请来,就必须支持人家的工作。

一勺言:你的意思是,职业经理人的愿景,影响了老板,才有这么大的规划?

孟惊:在一定程度上,我们的确没有这么大的规划。我们是支持新团队的工作,他们的激情与热情,不能打压。但是,我要求,每个项目必须要报我批准。比如今年干城市地产,我只给50亿元投资,你去挑选,但是,每个项目必须得报我批准。

一勺言:你们不想失去控制,让孔雀城脱离太远?

孟惊:我们注定不会像其他开发商,任何一个企业的资金都是有限的。本来这个模式运转挺好的,又拿出一块去变成碧桂园模式,变成万科模式,这个公司就不聚焦了。

一勺言:可是,过去三四年的地产,罕有踏空者。

孟惊:我给他资金多了,一旦赶上房地产调控的低点的话,他的东西一旦卖不动,对我的影响就非常大了。高周转好年头没问题,但是,万一这个项目压了呢?

新团队的离开,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。他们可能自己感觉到,公司在这个事上是不支持,不大力支持吧。其实不能算不支持。

一勺言:孔雀城在城区的土地市场上,确实没有太多作为。

孟惊:北、上、广、深这些一线城市肯定是没有,二线城市像杭州这些城市也没有。新团队曾经动员若干次去合肥,被我拦住了,我认为合肥现在已经到了市场饱和的量了,因为城市本来就不大。

一勺言:合肥楼市还挺有前途的,呼声很高。

孟惊:是有前途,这没问题,但是它要跟郑州比,就不如郑州。合肥楼市已经到了平滑期,是不是下来,这个还不好说。而且,合肥离上海和南京比较近,很多人涌向了上海和南京。

但是,郑州不一样,郑州是吸引了河南的一亿人口,劳动力在回流。河南的产业发展非常好,很多人都在家门口就拿工资,也没必要去深圳、广州了,这些人都有置房的需求。所以,我们认为这是人口的问题,安徽本来就在夹缝当中。

一勺言:孔雀城频繁发生人事调整,谁应该为此负责?

孟惊:我们的战略是,不希望将来华夏幸福成为华夏幸福住宅地产,这不是我们要成为的样子。华夏幸福是做产业新城的,我希望孔雀城就是依托产业新城来做,不到外面来干。依托招商引资导入人口,它不用自己去找客户。

即使这样的话,孔雀城的能力现在也越来越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。所以,我们从去年提出来住宅合作,过去没有这么大量,现在我们也有3000来人的招商团队了,随着全面布局,每个地方都得有配套,它干不过来。所以,我们现在也提出来跟开发商合作。

一勺言: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,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孔雀城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发展,其实很有想象空间。

孟惊:很多人都建议这个事,但是,最起码3到5年内,我们不想。

一勺言:你较大的顾虑是不是,担心它加深华夏幸福的房地产概念,在政府那里印象分不太好?

孟惊:我们在哪都对它有要求,没有产业新城的地方,不让它去,它也不会去,所以不会出现政府印象分不好的问题。

我们这种模式,蛋糕就这么大,拿出这个蛋糕,就会影响产业新城更好的发展。当产业新城很好地运转,是不是5到8年之后,它可不可以干,现在不能说那么远,只能说有可能。我们的新总裁来了之后,排名前列个谈话就是要做好园区。别这个还没做好,就想着别的。

一勺言:在你设定的路径下面,会让孔雀城变成一个“富二代”的公司。因为它的土地过分依赖于跟产业园的绑定,它的投资能力会下降,它的销售能力的产能是不足的,所以必须找外部的开发商介入来消化你的问题。

孟惊:这个说法很有意思。孔雀城不像其他的典型的房地产公司,这些公司的能力聚焦在拿地。而孔雀城就没有在市场上练过这个能力。现在你让它去拿地,我跟你说,它拿不过人家。从这个角度,可能外界评论,你就等着喂食吧,就像“富二代”。

但是,这个团队还是很积极向上的团队,产品我认为做得也很不错,也匹配我们的前十地位。

一勺言:环京楼市比较差,导致业绩滑坡,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流言袭击创造了温床。

孟惊:这个团队在去年一年当中的很多工作还是可圈可点的。因为它可以说是顶住了环京调控的巨大的压力,还保持孔雀城的销售、回款没有大幅下滑,总体比较平稳。但还是有下降的,这个必须得承认。如果不承认,还高歌猛进,那说明政府的调控没起作用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我只是觉得他们在外埠,也就是在不限购的区域表现不好。我们这边受限了,按照经营逻辑来说,外埠应该快速突破来补充。但是,因为外埠形势太好,像合肥、郑州、武汉,包括南京,都是这一波起来的。他们就过于追求利润,把价格定得比较高。这样的话,销售肯定就得慢。

一勺言:如今,利润其实是靠速度拼出来的。

孟惊:对,房地产企业都得靠这个。所以,这是我对他们较大的一点要求。我曾在会上向团队保证,大家的奖金放心,按照公司的战略干,实现了公司战略,奖金我替你们解决,我去向老板争取。老板对我的授权比较大,这个是没问题的。当时大家追求利润,他的逻辑没错,他卖高价利润高,利润高提奖就多。

一勺言:团队应该没做错,他们也希望为公司挣更多的钱。

孟惊:如果环京没有这个调控,那没错。

一勺言:你认为团队需要更有大局观?

孟惊:环京大势是公共政策,开发商都要面对。老板在年终总结会上也非常明确,这不是京津团队的事,京津团队不足的是没有及时调整策略,还寄希望于明天、后天不调控了就好了,这不就是侥幸吗!

一勺言:你认为不应该表现出项目总经理的视野,而应该更高?

孟惊:你这个理解非常到位,得站在更大的位置来看,不是为了300、200万的奖金考虑。否则,这个公司就成了一帮雇佣兵了。

一勺言:你的心目中,来自产业新城的收入与孔雀城销售收入的理想比重是多少?

孟惊:在收入规模上,我希望是一半对一半,现在是48%与52%。将来在利润上,我希望是倒过来,也就是住宅占40%,产业园收入占60%。

一勺言:今年去杠杆很厉害,包括政府也在去杠杆。现在,是华夏幸福十几年来面对的很艰难的时刻么?

孟惊:现在总的负债率,今年年报上是82%,我们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做到80%以内,控制在70%多一点,这个完全没有问题,华夏幸福特别是能做到的。

在PPP领域,我们是被财政部高度支持的模式,包括发改委、国务院办公室对我们PPP都有表彰。而且,华夏幸福致力于县域经济,我们在北、上、广、深没有PPP。我们认为,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抓手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
在北京周边,我们对政策比较敏感,早就预期到,国家在这方面一定会加以控制。在跑快和跑的好的角度上,我们想跑得好一点。碧桂园过千亿之后,也曾有过三年的调整期,平台做扎实后,才开始提升到5000亿。

一勺言:前段时间有一本书,吴建斌写的《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》,其中提到了对碧桂园股价比较有直接影响的“染红计划”,它在股东行列中找到一个具有便宜钱的股东,帮助它实现了市值的腾飞。华夏幸福会有自己版本的染红计划么?

孟惊:这个事我说不了,得老板自己定。

一勺言:华夏幸福的王牌是招商,招商后的产业存活率,决定着它的招商质量。它会影响到政府对你的评价。但是,产业存活率受到整个制造业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影响,作为一个企业而言,其实是力有不及的。你们能够做什么来提升你在政府客户那里的价值?

孟惊:从英国工业化到现在,很多经济学家都在研究,但是也不可能提供一个 全能公式,这个事比房地产复杂一万倍。

但是,我们区别于别人的是,我们的产业研究院,非常独立,没有太多KPI的考核指标,这个研究院归我管,很多事老板直接就调度了。他们这些人在不背着指标的前提下,独立研究和判断。我们相信,这些高人会比别人犯错的概率少得多。

一勺言:我注意到,固安作为一个样板曝光率十分高。在心理上华夏幸福走出河北了么?

孟惊:因为固安大家更熟,其实,嘉善比固安一点都不差。我在固安当过总经理,但是现在一年也就去一两次,反倒是外地,我去的更多。

最近两三年,华夏幸福新招聘的高管,一定是为华夏幸福全国布局而储备的,如果仅仅是河北,这些高级人才不会来。

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,我事先储备的问题全部搞定,他方才说,因家里人住院,只能聊到这里,需要马上过去。

听罢,我感到十分抱歉。

对他而言,他花费时间来回答的这些问题,不过是进入一个更垂直细分的B2B行业的初级问题,但是,对华夏幸福门槛之外的围观者而言,人们确实也在等待一个更开放的产业隐形冠军的出现。

也许,还有以下几个问题,在等待着华夏幸福的回答:

一,它数千人的招商团队究竟是如何像星探、球探那样去运转的?

二,独立的产业研究院是一个什么样的智库?掌舵人是谁?

三,高达45%的落地投资回报,凭什么它可以拿的理所当然?

四,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,让它的产业护城墙更加牢不可破。那么,谁是较新的明星案例?

每一个问题背后,都可能藏着一个昂贵的经验。对于这条赛道上的其他选手而言,这也将构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。

但是,没有谁会比它较大的客户——地方政府更愿意亲眼目睹这一切:如果你能够做好你的工作,兑现你的承诺,那么,尽管拿走你丰厚的奖品吧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