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代人的爱情观】温情回望 父辈的传统婚礼习俗

焦点合肥市场 2017-10-10 14:20:14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父母那个年代的简朴婚礼,正是他们相守相依的见证。追溯往日光影,没有隆重的典礼,没有豪华钻戒,没有浪漫的誓言,也没有车房之限。

一望无际的田野上,

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,

父亲就地折了一大捆,

塞进母亲怀里,

最初一前一后的两个人,

慢慢地,并排着走在了一起。

你头发乱了的时候,我会笑着替你拨一拨;

你走路倦了的时候,我会上前扶住你的胳膊;

疲惫不堪的时候,耳边的一句,放心有我在。

父母那一辈的爱情,是你来了以后,

始终在我身边,再也没走。

认定一个人,就是一辈子……

父母那个年代的简朴婚礼,

正是他们相守相依的见证。

追溯往日光影,

没有隆重的典礼,没有豪华钻戒,

没有浪漫的誓言,也没有车房之限。

有的只是对爱情的忠贞不二,对彼此的不离不弃。

认定了对方,相濡以沫地过一生。

五十年代 结婚喜宴没怎么看见肉

1950年5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》正式实施。这是建国后颁布的首部法律,自此,结婚要打申请,领证需要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婚礼程序简单,没有鼓乐,没有司仪,没有贵重饰物交换,主持人宣读完结婚证书,礼毕后开席,菜中连油星都很少,没怎么看见过肉,席间无酒。

新人先向毛主席像鞠躬,再羞涩对拜、交换一个手绢,以表明今后共同生活、互促进步的决心。

六十年代 一张像样的结婚照都没有

整个六十年代物资匮乏,普通人家结婚时,连张像样的结婚照都拍不起。每月每人只有2两糖票,结婚请客吃点糖都成了奢望。

两个瓷坛,一把梳子,一个盘子,四个茶杯。民俗把这一套物品叫“桌面”,那是任何人家嫁女都不能少的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有的困难家庭,女儿出嫁就在原本睡的床边加块木板,单人床变成了双人床,加个枕头就全妥了,夫妻倒也欢欢喜喜“入了洞房“。

七十年代 改革开放让婚宴成乐事

七十年代末,改革开放实行。人们基本上都是居住在由平房围成的四合院里,婚礼也都在这里举行。

新婚夫妻胸前各戴一朵印有新郎、新娘缎带的红花,站在亲朋好友前面,经过简单的仪式后,婚宴就开席了。

院子里临时垒砌的炉灶上面搭个棚子就是厨房,不一会十几道菜就摆在炕上和地下的桌子上,大家围坐在一起高兴地吃上一顿,在那个物资生活不算宽裕的时代,也成企盼的乐事。

八十年代 “三大件”开启崭新生活

八十年代初期,十分流行夫妻旅行结婚,在上海南京东路友谊照相馆,按西方着装拍摄一套浪漫婚纱照,背景是台9寸大的黑白电视机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婚礼仍然不奢华,但一般得有“三转一响”。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,为三转,录音机,为一响。结婚有这些,可称得上最体面的婚礼。

八十年代末,三转一响也不好使了,逐渐被电视机、洗衣机、电冰箱这“三大件”所替代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有的单位会给新婚夫妻分配新房。房子虽然小,可算是有里有外、配套齐全,在那个住房异常紧张的时代,能够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,是何等幸福和美满。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歌。

中铁·佰和佰樂“50年·有你在”金婚活动

还朴实的年岁一场浪漫华美的盛宴。

佰和佰樂金婚50年系列活动温情启幕,

现正全城寻觅金婚老人!

报名时间:即日起-2017.10.15

报名方式:网页报名:http://m.focus.cn/hf/zhuanti17/jinhunlr/  (请复制地址到浏览器打开)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